在港口堆场、集装箱中转站等场景中,轮胎吊(全称 “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”)是实现集装箱高效堆存与短途转运的核心设备。与依赖轨道的轨道吊、侧重跨骑作业的跨运车不同,轮胎吊以 “轮胎行走 + 门架起重” 为核心设计,兼具 “堆存高度高、场地适应性强” 的优势,尤其擅长解决 “高密度堆存 + 有限范围转运” 的搬运需求,成为全球集装箱枢纽的主流装备之一。
从设备定义来看,轮胎吊本质是 “可移动的门型起重设备”:整体呈门架式结构,两侧门腿底部装有 4-8 个大型工程轮胎(部分车型为全轮转向),门架顶部搭载可横向移动的起重小车与伸缩式吊具,能覆盖 2-3 个标准集装箱列(宽度约 12-18 米),起重量多为 40-65 吨,可轻松抓取 20-40 英尺标准集装箱,堆垛高度可达 5-8 层,单台设备即可覆盖数千平方米的堆存区域,空间利用率远超传统叉车。
轮胎吊的工作流程围绕 “取箱 - 转运 - 堆垛” 三步展开,核心依赖 “行走 - 起重 - 对位” 三大系统的协同运作:
第一步是精准取箱。当集卡将集装箱运至门架下方,或需从堆存区调取集装箱时,设备通过轮胎行走调整位置,使门架对准目标集装箱;随后起重小车横向移动,将吊具降至集装箱顶部,吊具四角的锁头精准插入集装箱角件并锁紧,确保抓取稳固 —— 这一过程中,设备配备的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摄像头定位系统,能实现吊具与集装箱的自动对位,误差≤3 厘米,即使新手操作也能快速完成取箱,避免传统设备因对位偏差反复调整的耗时问题。
第二步是稳定转运。抓取集装箱后,起重系统通过液压驱动将集装箱提升至安全高度(高于已堆存集装箱顶部 30-50 厘米),随后轮胎驱动设备缓慢行驶(空载时速约 20 公里,满载时速约 10 公里),转运至目标堆位。为避免行驶中集装箱晃动,设备搭载防摇系统,通过液压阻尼控制吊具摆动幅度≤5 厘米,即使在轻微颠簸的场地,也能保障货物安全,尤其适合机械零件、精密仪器等易损货物的搬运。
第三步是高效堆垛。到达目标堆位后,起重小车再次横向调整位置,对准堆存空位,随后缓慢降下集装箱,直至平稳落位;若需多层堆垛,设备会根据预设堆存方案,精准控制升降高度,确保每层集装箱对齐,最大堆垛高度可达 8 层(约 24 米),大幅提升场地空间利用率。以上海港某堆场为例,引入轮胎吊后,单平方米场地存储量从 0.8 箱提升至 1.5 箱,年场地租金成本间接降低 30%。
除基础作业流程外,现代轮胎吊还融入智能化升级:部分车型支持远程操控,操作员可在中控室通过屏幕完成所有作业,避免户外恶劣环境(高温、暴雨)对工作的影响;智能调度系统能实时规划设备行驶路径,避免多台设备交叉作业拥堵,提升整体堆场周转效率。从精准取箱到高效堆垛,轮胎吊以 “灵活移动 + 高密度堆存” 的核心优势,成为集装箱枢纽解决 “空间有限、效率优先” 难题的关键装备,持续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。